中能动力官方网站

客服电话:4006-134-968

Technical & Communication
双碳知识

双碳知识
双碳知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双碳知识

深度剖析碳价:现状、挑战与未来之路

2025-05-27 5 收藏 返回列表

20250527/c2e0b213ffa0bf54dffe724fc3a699c2.png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碳价作为推动低碳转型的关键经济信号,正日益受到各界关注。它不仅是实现 “双碳” 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更在引导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碳价的相关议题,带你全面了解这一影响深远的经济变量。

一、碳价的重要性

碳价,简单来说,就是为碳排放所设定的价格。它通过市场机制,让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体为其行为付出成本,从而激励企业和其他经济主体减少碳排放,转向更清洁、低碳的生产方式。

从宏观层面看,碳价是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有力手段。《巴黎协定》旨在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 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 1.5℃之内。要达成这一目标,全球必须大幅减少碳排放。碳价能够为减排行动提供明确的经济信号,促使各行业调整生产和投资决策,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

对于企业而言,碳价直接影响其成本结构。高碳价意味着高排放企业将面临更高的运营成本,这将倒逼企业加大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方面的投入,以降低碳排放,提高自身竞争力。例如,钢铁、水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在碳价的约束下,会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二、当前碳价现状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起碳市场,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来确定碳价。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全球最早、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之一,其碳价走势对全球碳市场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欧盟碳价呈现出较大波动,2024 - 2025 年期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价格在 70 - 80 美元 / 吨区间波动。

我国自 2021 年 7 月启动全国碳市场以来,碳价整体呈上升趋势。从 48 元 / 吨的开盘价到 2024 年底 97.49 元 / 吨的收盘价,上涨超 100%,并在 2024 年第三季度连续 47 个交易日站上 100 元 / 吨高位,11 月更是达到近 106 元 / 吨的最高位。然而,进入 2025 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截至 5 月 26 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为 68.83 元 / 吨,年内下跌 29%,4 月下旬更是加速下行,月内下跌超 17%。

三、影响碳价的因素

(一)供需关系

这是决定碳价的最直接因素。从需求端来看,经济活动的活跃度对碳配额需求影响显著。当经济增长强劲,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增加,企业对碳配额的需求也随之上升,推动碳价上涨。反之,经济衰退或放缓时,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受限,碳排放量下降,对碳配额的需求减少,碳价往往下跌。例如,2025 年 1 月 20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大打贸易战,加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在 4 月降至收缩区间(49.0%,比上月下降 1.5 个百分点,创近一年半来最低),1 - 4 月规上工业火电同比下降 4.1%,这些都削弱了碳价支撑。

同时,火电机组的节能降碳改造也压低了配额需求。近年来,我国煤电机组改造不断推进,从超低排放改造、“三改联动” 到相关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度电碳排放水平持续降低。如华电国际、国电电力等发电企业,通过火电机组的低碳化改造,在碳排放交易中实现了可观的净收益,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改造对降低配额需求的作用。

在供给端,火电企业的配额跨周期结转使得部分配额盈余企业手中持有大量配额,市场供应相对充裕。例如中国神华 2024 年末拥有碳排放配额 4100 万吨,市场总价值超过 30 亿元。此外,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提出 “2024 年度配额基于经核查的实际碳排放量等量分配”,这意味着钢铁、水泥、铝冶炼三行业配额 “零缺口”,方案公布后碳价开启加速下跌模式。并且,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重启将引入更多的配额 “替代品”。生态环境部已发布多个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部分项目已完成减排量登记,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供给。

(二)政策因素

政府的气候政策和碳市场相关法规对碳价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例如,欧盟通过不断调整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规则,如设定更严格的排放总量目标、改变配额分配方式等,来影响碳市场的供需平衡,进而推动碳价上升。在我国,政策对碳市场的发展同样起着主导作用。从《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到碳市场扩容、配额收紧等政策的推进,都对碳价走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能源价格

能源价格与碳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碳价的变化会影响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成本,进而影响能源价格。例如,当碳价上升时,高碳能源(如煤炭)的使用成本增加,促使企业和消费者转向低碳能源(如天然气、可再生能源),这可能导致高碳能源价格下降,低碳能源价格上升。另一方面,能源价格的波动也会反过来影响碳价。如果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价格大幅下跌,企业可能会增加对这些能源的使用,导致碳排放增加,对碳配额的需求上升,从而推动碳价上涨。

(四)国际形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碳价的影响愈发显著。例如,贸易摩擦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进而减少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压低碳价。同时,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与竞争也会对碳价产生影响。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于 2026 年起正式实施,该机制对出口到欧盟的部分产品,按照产品碳市场价差和碳排放量征收费用。这将促使相关出口企业更加关注碳价,积极采取减排措施,同时也可能对全球碳价格局产生影响。

四、碳价面临的挑战

(一)价格波动过大

碳价的大幅波动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了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风险。以我国为例,2025 年碳价的急剧下跌,使得部分企业原本基于较高碳价制定的减排投资计划面临困境。价格波动过大也不利于碳市场的稳定发展,影响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二)碳价过低

当前全球平均碳价水平仍相对较低,难以有效激励企业采取足够的减排行动。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4 年全球平均碳价格为 32 美元 /tCO2,比 “碳定价领导联盟” 建议的到 2030 年实现《巴黎气候协定》温度目标所需的最低价格(50 - 100 美元 / 吨二氧化碳)低 18 美元。在我国,目前的碳价水平也难以充分发挥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激励企业减排的目的。碳价过低,不利于调动企业减排的积极性,增加了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的难度。同时,也会影响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市场难以获得稳定充足的资金支持。

(三)市场机制不完善

部分碳市场存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如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规则不够透明、信息不对称等。这些问题会影响碳价的形成效率和公正性,降低碳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例如,一些地区的碳市场参与者数量有限,交易活跃度不高,导致碳价无法真实反映市场供需关系。

五、未来展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碳价在全球低碳转型中的核心地位不会改变。未来,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碳市场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政策方面,各国政府将继续加强对碳市场的监管和引导,制定更加严格的减排目标和碳市场规则,推动碳价向合理水平上升。例如,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全国碳市场的顶层设计,统筹做好扩围后各行业碳排放的数据管理、配额分配等工作,逐步丰富市场交易主体、交易方式和交易品种,稳步增强市场活力。

技术创新也将为碳价的合理形成和有效发挥作用提供支撑。随着新能源技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等低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降低,企业的减排成本将逐步下降,这将使得碳价在激励减排的同时,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减小。

此外,国际合作在碳市场发展中的作用将愈发重要。各国将通过加强在碳市场规则制定、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全球碳市场的互联互通,形成更加统一、高效的全球碳价体系。

碳价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经济手段,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尽管当前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碳价将在全球低碳转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让我们持续关注碳价的动态,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20250527/c4332083c952ebe1916806cea54157a6.jpg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