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燃面临采购成本分化。在供给宽松情况下,燃气公司成本将优化,价格机制也将持续理顺。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近日公布了各自的管道气年度合同定价情况。中国石油的合同价格略有上涨,但沿海地区价格有所下降;而中国石化的合同价格则呈现下降趋势。尽管中国海油的气价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考虑到其较高的进口比例和海外气价下行的背景,预计全年合同气价将小幅下降。东吴证券在其研报中指出,城市燃气行业正面临采购成本分化的局面。在供给宽松的背景下,燃气公司的成本有望得到优化,同时价格机制也将持续得到理顺。
定价方案有所调整
中国石油深化体系改革,推行“三阶九段”新定价模型。具体来看,非采暖季管制气占比从65%下调至60%,价格上浮比例保持在18.5%。
清燃智库董事长黄庆分析指出,若不考虑现货价格波动,预计在中国石油的新版价格政策下,非采暖季和采暖季价格都将同比小幅上涨,其中非采暖季涨幅可能更大,且季节性价格波动将更为平滑。
黄庆进一步解释:“调峰量上浮比例下调至90%,这对南、北方夏季和冬季调峰需求较大的用户来说,将是一大利好。同时,随着非管制浮动部分资源占比的增加,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以及价格传导机制的完善,中国石油在应对国际价格变化带来的现货资源采购成本压力方面将更具优势,有望提升销售利润。当然,如果国际价格下跌,用户也有望享受到价格下降的实惠。”他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对下游用户而言,这部分挂钩比例的增加意味着与国际价格的关联度将略有提升。在部分地区,如果终端顺价不畅,而国际价格保持高位,城燃采气成本可能会小幅增加;反之,则可能下降。因此,下游用户需要做好‘三桶油’之间的价格对比,合理配置各类资源。”
另一方面,根据中国石化最新发布的总部价格方案,其2025年价格呈现下滑趋势,这有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并在部分地区助力其扩大市场份额。黄庆认为,虽然中国石化的资源池中国际现货资源占比相对较高,但2025年其国产气将实现一定增量。此外,年度价格方案中挂靠Brent(布伦特)的定价量占比以及挂靠中国进口现货LNG到岸价格指数的顺价量占比均有所降低,这意味着其价格受国际价格影响将减小。“考虑到当前急剧变化的国际环境,预计2025年中国石化的价格稳定性将有所加强。”黄庆表示。
让市场发挥作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上游定价方案的市场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
在中国石油的新方案中,非管制气量占比有所增加。具体而言,非采暖季非管制气占比从35%上升至40%,其价格将参考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现货价格,浮动量比例也从3%提高至7%。同时,调峰量价格上浮比例从100%降低至90%,有效减轻了城燃企业的调峰成本。而中国石化则对定价量结构进行了调整,占比从40%下降至30%。
一位天然气领域的资深人士以小区水果供应为例,形象地解释了这一变化:“以前小区的水果都由居委会统一采购定价,以每斤5元的‘管制价’供应60%的苹果,剩下的40%由水果商自行定价。现在居委会只供应30%的平价苹果,其余70%由市场自由交易。这样一来,市场部分扩大了,水果商需要根据天气、产量和居民口味来调整价格。比如丰收时苹果可能降到4元,供不应求时可能涨到7元,不同商家之间也会展开价格竞争。”他进一步指出,“原来居委会定的5元价像‘铁秤砣’一样影响着整体价格,现在市场交易占主导地位,价格更多由买卖双方博弈决定。商贩会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并及时调整,从而形成动态平衡,推动价格形成机制的变革。”
该人士还补充道:“市场化的价格更能真实反映供需状况,也激励供应商提升服务质量,比如推出削皮切块等增值服务,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就像小区水果摊一样,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作用,通过买卖双方的博弈形成更符合实际供需状况的价格。”
清燃智库董事长黄庆表示:“对比新一年的总体价格政策来看,中国石油的价格同比上浮,而中国石化的价格同比下调,两者之间的价差在非采暖季期间可能会明显缩小,预计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合理筹措应对风险
黄庆强调,在资源布局方面,随着中俄东线供应增加以及国产油气田的增储上产,中国石油预计在2025年将拥有丰富的资源池,并计划在河南、山西、江苏等多个地区增加资源投放。“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石油在各省(区、市)的最终价格政策将根据当地市场竞争状况进行相应调整。”
同时,鉴于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进口LNG(液化天然气)价格的波动对成本产生直接影响。尽管预计2025年国际气价将因海外产能释放而下降,但东南沿海地区的高需求和西部气源集中的供需矛盾依旧存在,加之储运能力的不足,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供应风险。
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城燃企业将面临成本压力的分化,沿海地区依靠进口LNG资源将拥有更大的成本优势,而内陆地区则可能因管道气价格的刚性而承受更大的经营压力。
黄庆进一步指出,“对于城燃企业而言,随着供应商之间价差缩小和竞争加剧,气源选择将更加多元化。从供应量角度看,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部分地区都有增加合同供应量的计划,城燃企业的气量供应得到保障。从成本角度看,价格波动性增加,不同城燃企业因气源结构差异,成本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小幅上涨或下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也将进一步加大。”
针对这一情况,上述天然气资深从业人士建议城燃企业应加强气源多元化采购,以掌握定价主动权。“企业可以通过拓展LNG进口渠道,与海外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对于年用气量超千万方的企业,提供直供气源以减少中间环节成本。同时,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燃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低价管道气资源配额。此外,通过并购或合作整合区域资源,也是提升议价能力和运营效率的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