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动力官方网站

客服电话:4006-134-968

Technical & Communication
双碳知识

双碳知识
双碳知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双碳知识

新能源车暴利真相:锂电池回收产业链暗藏千亿级蓝海

2025-03-06 18 收藏 返回列表

一、暴利表象下的隐秘角落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900万辆,同比增长超35%,渗透率超35%。与此同时,动力电池装机量达89.7GWh,同比增长超90%。然而,在整车企业高歌猛进的同时,一个被忽视的领域正悄然崛起——锂电池回收。  

据测算,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78万吨,对应回收市场规模超千亿元;203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2000亿元以上。这个被称为“新能源车最后一公里”的赛道,为何突然成为资本竞逐的焦点?

二、产业链拆解:谁在瓜分千亿蛋糕?

锂电池回收产业链可分为上游资源再生、中游材料加工、下游终端应用三环节,其中技术壁垒和利润空间差异显著。  

20250306/d6cf7f2d4f083769f34e64bc13d3ec28.png

关键数据:  

• 回收价值:1吨废旧三元电池可提取镍350kg、钴15kg、锰100kg,价值约5万元;1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可提取锂20kg,价值约1.2万元。  

• 成本优势:再生锂成本仅为新锂矿开采的60%-70%,镍钴回收纯度已达99.5%以上。

三、暴利驱动力:比造车更划算的生意逻辑  

1. 资源稀缺性与价格暴涨 

   • 锂价从2021年不足10万元/吨飙升至2023年超50万元/吨,钴价涨幅超200%。  

   • 全球锂矿扩产周期长(3-5年),而动力电池回收可在1年内实现资源回补。  

2. 政策强制推动 

   • 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明确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 欧盟要求2030年电池回收率提升至95%,否则将征收惩罚性关税。  

3. 技术突破降本增效 

   • 物理法:广东邦普的“破碎分选-湿法提纯”工艺可将回收效率提升至92%;  

   • 化学法:宁德时代研发的“定向循环”技术,使锂金属回收率达90%以上。

四、暗流涌动:行业痛点与风险警示 

尽管前景广阔,锂电池回收仍面临多重挑战:  

1. 标准化缺失:电池型号复杂、封装形式多样,导致拆解成本高企;  

2. 技术路线争议:三元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工艺差异大,钠离子电池兴起或冲击现有体系;  

3. 安全隐患: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电站事故频发(如2022年合肥储能电站爆炸事件);  

4. 国际竞争:欧美企业加速布局(如美国Argonne实验室固态电池回收技术),中国面临技术封锁风险。

五、巨头争雄:谁将主导千亿蓝海?  

1. 上游矿产企业向下延伸  

   • 华友钴业:投资130亿元建设印尼镍钴资源回收项目,打造“采矿-冶炼-回收”闭环;  

   • 赣锋锂业:建设全球首个锂资源综合回收基地,2025年回收产能达5万吨/年。  

2. 动力电池企业抢占先机  

   • 宁德时代:与一汽成立合资公司,布局退役电池回收网络;  

   • 比亚迪:计划在海外建设电池回收工厂,配套海外电动车销售。  

3. 第三方回收企业快速扩张  

   • 格林美:全球最大钴回收企业,2023年回收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5%;  

   • 天赐材料:绑定宁德时代,建设废旧电池回收产线,产能释放后利润弹性显著。

六、未来十年:这三个趋势将重塑行业格局

1. “废料换原料”模式普及  

   电池厂商直接采购再生材料,特斯拉已宣布2030年电池中再生镍占比达50%。  

2. 储能市场爆发拉动梯次利用  

   预计2025年全球梯次电池储能装机量将达150GWh,中国占比超60%。

3. 生物降解技术颠覆传统回收 

   英国创业公司Polymateria研发出100%可生物降解电池,回收流程简化70%。

七、投资启示录:普通人如何抓住这波红利? 

• 关注设备供应商:如先导智能(锂电池模组拆解设备龙头);  

• 潜伏区域性龙头:如赣粤交界处的废旧电池集散中心;  

• 警惕概念炒作:部分企业回收资质存疑,需甄别技术落地能力。  

比造车更暴利的时代来了吗? 

当特斯拉市值超越传统车企,宁德时代问鼎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时,一个更隐秘的战争正在打响——谁能在动力电池的“死亡循环”中掌控资源命脉,谁就能在新能源时代的终极博弈中胜出。这场战役的胜负,或许将决定未来十年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格局。  

20250306/d8c5189bb71fab6ed45e93fac4ea7826.png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