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巴黎协定》明确提出,本世纪末全球平均升温幅度要控制在2℃以内,力争限制在1.5℃以内。与此同时,我国也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能源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亟需加速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生物天然气作为生物质能的利用形式之一,在能源消费脱碳进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在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第8450号建议的答复摘录中,国家能源局明确提出了生物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多重意义。
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
第8450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生物天然气是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农副产品加工废水等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厌氧发酵和净化提纯形成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生物天然气产业,不仅能促进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农村污染治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对推进我国能源绿色转型、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加速替代化石能源、助力“双碳”目标也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结合标准基础和产业发展情况,研究建立对生物天然气的评价认证,推动生物天然气扩大应用,充分发挥生物天然气在落实双碳目标任务、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天然气产业的发展,采取了多项政策和财政支持措施,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003-2017年,中央财政连续安排专项经费,支持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多种农业有机废弃物作为发酵原料,建设一批沼气工程和生物天然气工程,为推动我国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自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农村部每年投资20亿元,连续三年利用中央预算资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沼气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其中支持了1400多处日产沼气500m³以上的大型沼气工程,以及64处日产生物天然气10000m³以上的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2016年12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针对畜离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明确提出“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增加清洁能源使用,实施生物天然气工程”;12月,国家能源局向各省及九家央企下发了《关于请编制生物天然气发展中长期规划的通知》,首次将生物天然气纳入能源发展战略及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中,提出将建立优先利用生物天然气的发展机制。
2019年12月,国家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多项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将生物天然气纳入能源管理体系,纳入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工作方案、天然气产供销储工作方案、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方案,制定生物天然气优先利用政策措施等。《指导意见》激发了社会各界对生物天然气的“热情”,许多行业龙头企业纷纷投身生物天然气产业。2019年全国首批申报的生物天然气产业化示范储备项目有489个,涉及25个省(市),总投资约900亿元。

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21〕1445号),明确要加快发展生物天然气,以县域为单元建立产业体系,积极开展生物天然气示范。统筹规划建设年产千万立方米级的生物天然气工程,形成并入城市燃气管网以及车辆用气、锅炉燃料、发电等多元应用模式。
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会同会同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23〕23号),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鼓励结合本地资源条件开发生物天然气项目,以点带面探索县域多元化清洁供能模式,促进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2023年11月,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鼓励有条件地区建设规模化沼气/生物天然气工程,探索沼气生物天然气终端利用激励约束机制,从而推动农业领域甲烷排放控制。2024年10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天然气。全面支持农业农村用能清洁化现代化。推进农林废弃物、禽畜粪污等与农村有机垃圾等协同处理,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集中式生物质清洁供暖和生物天然气项目。此外,国家持续推动完善生物天然气领域标准体系,陆续批准发布了《生物天然气》( GB / T 41328-2022)、《车用生物天然气》( GB / T 40510-2021)等国家标准及JJF 1993-2022《天然气能量计量技术规范》,支撑生物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8月,《 生物天然气自愿核证通则》等三项团体标准发布,成为生物天然气核证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双碳”目标的愿景下,能源转型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任务,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生物天然气作为一种绿色、低碳、可再生的燃气,不仅能有效补充能源供应、提升能源安全,还能在能源脱碳进程中发挥独特作用。生物天然气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通过在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部门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可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从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生物天然气为能源系统脱碳提供了多样化解决方案。随着可再生能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电力部门需要更多措施保障系统稳定性,如因地制宜建设调峰电站。电力部门可利用生物天然气作为调峰电源,因地制宜地支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工业部门可通过电气化实现低温至中温加热脱碳,但高温工业热源的脱碳选择有限,化工行业还需碳氢化合物作为原料,减少生产过程排放需要依赖低碳或零碳原料替代化石能源。生物天然气作为高能效、低排放的替代燃料,可以为高温工业热源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同时可作为化工生产中的碳氢化合物原料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助力实现产业脱碳目标。
交通行业的电气化是推动轻型道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脱碳的解决方案,但是重型公路运输、航空和船运的电气化比较困难,亟需高能量密度的低碳可再生的替代燃料。生物天然气液化后,其能量密度显著增加,适合储存与远程运输,是重型交通运输和海运的理想燃料。建筑部门则需全面替代化石燃料,实现供暖“零碳”目标。目前,建筑供暖需求巨大,化石燃料仍是主要能源来源,完全脱碳需要依赖零碳能源供给。生物天然气为燃气供应和供暖提供了绿色选择,特别是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生物天然气可以与太阳能、地热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结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建筑碳排放。

与此同时,零碳园区作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示范性项目,正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通常,零碳园区是指在新建、改建或扩建过程中,系统性融入“绿色低碳”和“碳中和”理念,推动园区内产业、能源、生态、建筑、交通、建设与管理等多个方面实现零碳发展。
零碳园区通过构建多元分布式能源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伏和风能的应用,并结合储能技术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在园区的能源供给中,生物天然气具有多重优势。首先,它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天然气作为燃料,为园区内的供热、供电等提供可持续支持。同时,生物天然气还能作为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学品、肥料等,助力园区的绿色产业转型。此外,生物天然气具备调峰能力,能够为园区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尤其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生物天然气作为调峰电源能够有效补充,确保园区能源安全和稳定。通过这些应用,生物天然气在零碳园区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园区的能源安全、绿色低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为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力量,生物天然气技术正积极融入零碳园区。在能源供给方面,生物天然气可以为零碳园区提供热能和电能。生物天然气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我国能源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此外,生物天然气的资源化利用有助于园区实现资源循环。例如,畜禽粪便可通过收集转化为沼气,经提纯后转化为生物天然气,用于发电和供热;沼渣和沼液则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形成完整的资源循环链条,进一步推动园区绿色发展。
在能源脱碳进程中,生物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低碳能源,不仅能够替代传统化石燃料,还能提高能源供应安全。作为补充性能源,生物天然气在支撑清洁能源体系建设、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碳中和目标下的生物天然气行业展望》(简称《展望》)课题组测算,到2060 年生物天然气需求量可达近 7800 万吨标准煤,相当于 2022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1.4% 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的8.1%。这一发展将有效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并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助力我国实现绿色低碳目标。

《展望》还提出到 2050 年,生物天然气预计可替代传统天然气消费量的比例近 13%,至 2060 年,这一比例有望上升至近 20%,显著缓解国内天然气生产压力;从天然气进口的角度看,到 2030 年,生物天然气产量可替代进口天然气的比例将达到 4%,这一比例在 2040 年和 2050 年进一步增加到 17% 和 68%。2050 年后,随着国内供应能力的提升,我国有望实现天然气自给。
此外,《中国沼气行业“双碳”发展报告》指出,受绿色燃料需求拉动,未来生物天然气的产业投资也将迎来快速增长。预计到 2060 年,生物天然气产业的投资规模将达到数万亿元人民币的总规模。生物天然气产业的碳减排潜力可达 2.3 亿吨,将成为实现中国碳减排目标、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生物天然气作为现代生物质能的重要形式,在推动产业转型、减污降碳和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未来,生物天然气将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新引擎”,在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碳减排和推动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随着产业发展,生物天然气将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助力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并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持。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