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动力官方网站

客服电话:4006-134-968

Technical & Communication
双碳知识

双碳知识
双碳知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双碳知识

碳价与氢能革命:绿氢降本能否拉低碳价天花板?

2025-05-23 4 收藏 返回列表

20250523/1376df1f4ab18efb6543a4cf223b8034.png

引言
全球气候危机倒逼能源革命加速,碳定价机制与氢能产业成为双碳目标的核心抓手。欧盟碳价突破100欧元/吨,中国全国碳市场年交易额破百亿,氢能投资连续两年翻番……看似独立的碳市场与氢能产业,实则通过“碳价-绿氢成本”的传导链紧密相连。一个关键问题是:当绿氢成本持续下降,是否会挤压碳价上涨空间,甚至拉低其“天花板”?


一、碳价与氢能革命的“双向奔赴”

1. 碳价:气候经济的“无形之手”
碳价通过碳排放权交易(ETS)或碳税,将环境成本显性化。2023年全球碳价收入超800亿美元,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更将碳价延伸至国际贸易领域。高碳价倒逼企业转向清洁能源,但若成本过高,可能引发产业外流或技术替代滞后。

2. 氢能革命:零碳转型的“第二曲线”
绿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被视作钢铁、航运等难减排领域的终极解决方案。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测,2030年绿氢成本将降至1.5美元/千克(当前约3-6美元),接近灰氢价格。但绿氢的大规模应用需配套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其经济性直接受绿电价格与碳价双重影响。


二、绿氢降本如何影响碳价逻辑?

1. 替代效应:绿氢挤压高碳需求
当绿氢在化工、炼钢等高排放领域替代化石能源制氢(灰氢/蓝氢),相关产业碳排放量减少,理论上会降低碳市场配额需求,从而抑制碳价上涨。例如,若钢铁行业50%产能转向绿氢,欧盟碳市场每年或减少2亿吨碳排放配额需求。

2. 成本传导:绿氢与碳价的“替代阈值”
绿氢的经济性与其成本和碳价密切相关。假设绿氢成本为2美元/千克,对应需碳价低于60美元/吨才能与灰氢竞争(灰氢碳排放成本=碳价×排放强度)。若绿氢成本持续下降,企业对高碳价的承受力增强,可能削弱碳价上涨动力。

3. 政策协同:碳价是绿氢的“催化剂”还是“刹车片”?
在碳价较低的地区(如中国全国碳市场60元/吨),政府需补贴推动绿氢发展;而在碳价高昂的欧盟,市场机制已能初步支撑绿氢商业化。但若碳价因绿氢降本而暴跌,可能削弱气候政策可信度,引发“碳泄漏”。


三、临界点博弈:谁将主导“天花板”?

1. 技术突破的“奇点效应”
电解槽效率提升、风光电价跌破0.1美元/kWh、碳捕集技术成熟……多重技术叠加可能让绿氢成本曲线陡峭下行。一旦绿氢成本低于灰氢+碳价成本,碳价对传统能源的约束力将显著减弱。

2. 全球碳市场的“内卷”风险
若多国通过绿氢实现本土减排,全球碳配额需求下降,可能引发碳价“竞次到底”(Race to the Bottom)。但CBAM等机制或将打破这一局面,通过碳关税将区域碳价传导至全球价值链。

3. 能源转型的“不可能三角”
在能源安全、经济性与低碳目标间平衡时,绿氢降本可能让政策制定者更倾向于“低成本脱碳”,而非依赖碳价倒逼转型。例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绿氢的税收抵免高达3美元/kg,实质是用财政补贴替代碳价信号。


四、未来图景:碳价与绿氢的动态平衡

短期来看,绿氢降本将更多作用于特定行业(如合成氨、炼钢),对全球碳价影响有限;但中长期看,若绿氢在能源系统中占比突破临界点(如IEA预测的2050年占12%),可能重塑碳市场供需关系。
更可能的场景是:

  • 碳价维持“刚性底线”

    :气候目标倒逼下,碳价仍需维持高位以激活深度减排技术;
  • 绿氢成为“价格解耦器”

    :在绿氢覆盖领域,碳价约束减弱;在未覆盖领域,碳价仍是主要调节工具。

结语
碳价与绿氢的竞合关系,本质是“市场手段”与“技术革命”的角力。与其争论谁能拉低谁的天花板,不如关注二者如何共同构建新的气候经济范式:碳价提供价格信号,绿氢创造减排弹性,而政策设计需在两者间寻找动态平衡点——毕竟,真正的零碳未来,需要价格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双轮驱动。

20250523/2019b4a4c013d9faab555f55c86dc664.jpg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