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1日施行。据新华社报道,4月15日获悉,工信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日前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本次修订内容主要有修订热扩散测试,进一步明确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整车测试条件,技术要求从此前的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等,调整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等;新增底部撞击测试,考查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等。 ◐税收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制造业发展稳中提质。据中国新闻网4月15日报道,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增速较2024年加快0.9个百分点。一季度,高耗能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制造业比重为29.2%,较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反映降碳减排成效明显。制造业企业采购环境治理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3%,增速较2024年加快4.6个百分点,反映绿色治理投入持续加大。 ◐生态环境部:六大行业涉新污染物项目将进行环评管控。据央视新闻报道,生态环境部4月15日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意见》,对六大行业涉及新污染物的项目做出了限制。石化、涂料、纺织印染、橡胶、农药、医药等重点行业的建设项目,如果涉及《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中明确的14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以及《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中的化学物质,将需要开展新污染物评价。其中凡是涉及禁止生产、加工使用的新污染物建设项目,将面临“一票否决”,不予审批。 ◐南方五省区一季度绿证绿电交易总量超越前两年之和。据新华社报道,4月14日从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获悉,今年一季度,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绿证绿电交易规模达1289亿千瓦时,对应绿证交易1.289亿个,交易总量超越前两年之和,显示出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加速。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2024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超4亿吨。中国物资再生协会4月14日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回收总量达到4.01亿吨,同比增长6.5%,回收价值达1.33万亿元。其中,废钢铁依旧是回收量最高的品种,占比超过60%。 ◐广西发电装机量首次破亿。据新华社报道,4月15日从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获悉,随着220千伏浦北壮岭风电场工程项目12号风机顺利并入广西主电网,广西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大关,达1.00004亿千瓦。 ◐我国二次再热发电技术及装备达国际领先水平。据中新网4月15日报道,“高效灵活二次再热发电关键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于4月14日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该项目突破了二次再热机组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灵活发电技术难题,形成660-1000兆瓦等级全谱系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了二次再热发电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全球最大24000箱级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正式交付。据央视新闻报道,4月15日,全球最大的24000箱级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正式交付,该船采用了绿色燃料——液化天然气作为动力,可为船舶提供单个航次近2万海里的超远续航。 ◐欧佩克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据新华社报道,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4月14日发布月度石油市场报告,将2025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较上年增长量预期从145万桶下调至130万桶,调整后的全年日均石油需求预计约为1.051亿桶。此外,报告还将2026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较2025年增长量预期从143万桶下调至128万桶。 ◐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累计煤炭运量突破50亿吨。据国家能源集团4月14日消息,截至4月10日,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累计完成煤炭运量500008.7万吨,突破50亿吨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