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动力官方网站

客服电话:4006-134-968

Industry information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两大万亿“双碳”主力军央企董事长调整!

2025-02-19 12 收藏 返回列表

据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官网显示,吕军任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任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


国家能源集团“双碳”进展成果

国家能源集团在“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下是一些关键成果:

  1.  清洁能源发展

  • 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家能源集团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突破1.4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40%,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十四五”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对标对表“双碳”目标,坚持先立后破,在不断加强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建设的同时,以多元快速创新保可再生能源规模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装机规模从2020年的6634万千瓦增长到2024年的1.4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规模增长2026万千瓦,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光伏装机增长5447万千瓦,实现了跨越式递增,有力推动电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

近年来,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国家能源集团加快建设宁夏腾格里、甘肃巴丹吉林等新能源基地;统筹推进大渡河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开都河流域可再生能源基地开发建设;推动海上风电近海规模化开发和深远海示范化开发。宁东200万千瓦、蒙西300万千瓦等一批沙漠、戈壁、荒漠大基地项目并网发电;山东渤中、半岛南及浙江象山等一批重点海上风电项目落地投产,江苏、山东、浙江三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逐步建成。2024年,集团公司新能源开工3118万千瓦、投产2773万千瓦,创历史最好水平。


  • 水电项目推进:集团加快水电项目建设,优化水电调度,提升清洁能源占比。青海玛尔挡水电站实现“一年五投”,双江口、金川、老鹰岩、枕头坝、绰斯甲等水电站成组成串加速开发,常规水电在建规模824万千瓦,稳居全国首位。安徽霍山、湖北松滋抽蓄电站启动筹建,集团水电开发谱系更加完善。此外,集团公司探索集中建设新能源配储,因地制宜探索多条储能路线。截至2024年底,国家能源集团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100个,装机规模333万千瓦/595万千瓦时,为新能源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2. 煤炭清洁利用

  • 煤电超低排放改造:集团已完成大部分煤电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3. 碳捕集与封存(CCUS)

  • CCUS示范项目:集团在多个煤电和化工项目中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部分项目已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

4. 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

  • 氢能布局:集团积极发展氢能产业,建设多个氢能示范项目,推动氢能在交通和工业领域的应用。

  • 储能技术:加大储能技术研发,提升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和电网调峰能力。

5. 碳资产管理

  • 碳交易参与:集团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优化碳资产管理,降低碳排放成本。

  • 碳减排目标:制定了明确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路线图,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

6. 国际合作

  • 绿色“一带一路”: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助力全球碳中和。

7. 社会责任与绿色发展

  • ESG表现:集团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方面表现突出,多次获得国内外可持续发展奖项。2025年1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授予国家能源集团“ESG榜样示范基地”称号。


总结

国家能源集团通过清洁能源发展、煤炭清洁利用、碳捕集与封存、绿色技术创新等多方面举措,稳步推进“双碳”目标,展现了央企在能源转型中的引领作用。目前,国家能源集团已建成涵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同时,集团公司因地制宜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应用,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多元应用场景,推进工业生产与交通运输用能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建筑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使得绿色新动能得以在各行各业落地生根,促进了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向好,为我国电力系统向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加速演进贡献国家能源力量。


中国大唐集团“双碳”进展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集团”)作为中国五大国有发电集团之一,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在能源结构转型、技术创新、碳资产管理等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以下是其双碳进展的详细分析:


一、能源结构优化:加速清洁能源布局

  1.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提升

    •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

    • 青海、宁夏等地大型光伏电站

    • 西南地区水电项目(如金沙江、雅砻江流域)

    • 截至2024年,大唐集团清洁能源(风电、光伏、水电等)装机占比达到47%,十分接近目标在“十四五”末(2025年)达到50%。

    • 重点项目

  2. 火电清洁化与灵活性改造

    • 超低排放:90%以上燃煤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优于国家标准。

    • 煤电灵活性:部分机组参与调峰,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


二、技术创新驱动低碳转型

  1. 储能技术应用

    • 布局电化学储能(锂电池、液流电池)及抽水蓄能项目,如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全球装机容量最大)。

    • 探索“风光储一体化”模式,提升新能源发电稳定性。

  2. 氢能产业链布局

    • 在内蒙古、吉林等地开展“绿氢”示范项目,利用风电、光伏电解水制氢。

    • 参与氢燃料电池研发,推动氢能在交通、工业领域的应用。

  3. 碳捕集与封存(CCUS)

    • 开展火电厂碳捕集试点,如天津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项目,捕集二氧化碳用于驱油或化工原料。


三、碳管理体系建设

  1. 碳资产专业化运营

    • 成立碳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2023年累计交易配额超百万吨。

    • 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如云南、四川等地植树造林,提升碳汇能力。

  2. 绿色金融支持

    • 发行多期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新能源项目,2022年发行规模超50亿元。

    • 探索转型金融工具,支持传统火电企业低碳改造。


四、国际合作与标准引领

  1. 国际项目合作

    • 与东南亚、非洲国家合作开发水电和光伏项目,输出中国清洁能源技术。

    • 参与全球碳中和倡议,如加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

  2. 行业标准制定

    • 牵头编制火电低碳转型、新能源并网等技术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五、挑战与未来规划

  1. 主要挑战

    • 能源结构依赖:火电占比仍较高,转型需平衡保供与减排。

    • 技术成本:储能、氢能等技术商业化应用仍需降本增效。

    • 市场机制:碳市场流动性不足,价格信号对减排激励有限。

  2. 未来重点方向

    • 新能源基地建设:加快“沙戈荒”(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光基地开发。

    • 智慧能源系统: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 零碳示范区:在工业园区、城市区域试点综合能源服务。


总结

大唐集团通过“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技术创新与碳市场参与,逐步向清洁低碳能源体系转型。尽管面临传统资产转型压力,但其在新能源装机、储能布局及国际合作方面的进展显著,为电力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需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完善市场机制,以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50219/29b842a06c733073479e2598f404e68b.png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