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8日,全球主要碳信用标准机构Verra宣布撤销中国的37个水稻种植项目注册,并对项目倡议者和审定/核查机构(VVB)实施制裁。这一举动在全球碳市场日益受到对碳排放核算的关注和透明度要求的情况下,引发了自愿碳减排市场的关注。此举是否能够维护碳市场的信用?还是继2023年1月媒体记者对于Verra的“避免毁林”碳减排不真实性调查披露之后,又一个引发诚信恐慌的事件?作为企业碳中和行动中的重要一环,碳信用,到底有没有信用?此次事件起始于Verra基于其核证碳标准(VCS ,Verified Carbon Standard)注册和发布流程的质量控制审查,在2023年3月停用了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用于水稻种植项目的碳减排量核算方法_AMS-III.AU.。通过17个月对于相关水稻种植项目的审查,Verra发现这些项目存在额外性证明不足、项目被指定为小规模、项目区域被夸大以及缺乏足够的证据来确认基线和项目场景实施等严重问题。Verra 还发现,四家审计公司在工作中存在“严重失误”,这些公司负责检查项目是否遵守其规则以及是否正确衡量减排量。Verra 声称将追溯超额发放的碳信用,这37个水稻种植项目中的25 个已经发放了 456 万个核查碳信用(即456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所谓碳信用,carbon credit,是指通过实施特定的碳减排项目,如可再生能源、能效提升、林业碳汇等,所减少或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经过第三方机构的审核和核证后,转化为可交易的碳信用,以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来计量。碳信用属于自愿碳减排市场。自愿减排的碳信用允许企业和组织在没有法律强制要求的情况下,自愿参与碳信用的购买和交易,来抵消其自身的碳排放。这种市场机制为企业提供了灵活性,使它们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策略来减少碳排放,以实现碳中和目标,同时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借助市场机制促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国际社会公认有效的方法根据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框架《巴黎协定》要求,为了长期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限制在1.5℃以内,178个缔约方每五年需提交一份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NDC—包括减排目标、范围、核算方法等)。《巴黎协定》的第6条为各国政府提供了灵活性,使其可以在实施国家自主贡献方面开展自愿合作,为可能与自愿碳市场重叠、整合或竞争的碳市场交易打开了大门。自愿碳市场运行机制和体系包括碳减排方法学、标准规则、项目设计、审定、注册、监测、核证、签发、交易、注销等多个环节。自愿碳市场独立于强制市场。有的强制市场也可以缴纳一定数量项目级的碳信用, 例如中国目前的强制碳市场允许5%的CCER减排量构成。目前全球存在数十种自愿碳减排机制,类别有三:一是国际自愿碳减排机制,如清洁发展机制(CDM)和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等;二是各国国内的自愿碳市场,如中国核证自愿减排(CCER)、美国碳注册登记处(ACR)、美国气候行动储备方案(CAR)等;三是第三方独立自愿碳减排机制,如Verra的核证碳减排标准(VCS),黄金标准(GS)等。从增量项目发展趋势看,碳减排市场已逐渐从国际碳减排机制(如CDM)占主导过渡为第三方独立自愿减排机制(如VCS、GS)和国内减排机制(如中国CCER)占主导的格局。VCS是国际市场中交易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自愿减排项目机制。VCS签发的碳信用在全球自愿碳市场的签发量中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占到76%和42%, 截至2024年9月10日在VCS里总共注册2,272个项目,签发的减排量已经超过12.668亿吨。中国是VCS体系里碳减排项目排名第二的国家,约占23%, 第一位是印度约占30%。VCS计划的中国项目共有973个,含已注册项目462个,有VCUs存量的项目有323个,VCUs存量(二氧化碳减排量)7824.58万吨。Verra由气候组织、国际排放交易协会、世界经济论坛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于2005年设立, 其核证碳减排标准 VCS批准的方法学覆盖领域包括,能源(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分配;能源需求;制造业;化学工业;建造;运输;采矿/矿物生产;金属生产;无组织排放——来自燃料;无组织排放——来自工业气体;溶剂使用;废物处理和处置;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牲畜和粪便管理;碳捕获和储存,共16个专业领域。VCS项目开发采用了部分CDM机制批准的方法学,这也是其在《京都议定书》效力结束的2012年以后,规模迅速壮大的一部分原因。这次被取消注册的水稻项目正是沿用了CDM的方法学。另一个主要的碳减排机制是黄金标准(GS),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其他非营利性组织于2003年共同创立。GS备案的39个方法学涵盖土地利用、林业和农业,能源效率,燃料转换,可再生能源,航运能源效率,废弃物处理和处置,用水效率和二氧化碳移除八个领域。截至2024年5月,全球共注册了3333个项目,有1757个项目获得签发,发量约3.3亿吨。黄金标准GS项目的质量普遍比较高一些,其审核难度较高,周期相比更长,所以很多项目开发商不选择去GS里进行项目申请。自2003年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推出了全球首个碳注册登记系统以来,自愿碳市场在20多年里,经历了初期的碳信用过剩价格低迷阶段,到最近几年,随着世界各国特别是企业界对于气候变化和碳减排行动的重视,碳信用需求迅速增加导致价格大幅上涨,随之获得注册的项目和签发的碳信用量也迅速增长。2023年,全球自愿碳市场的交易总额在10亿-20亿美元,相比强制市场的交易量8,500亿美元还是规模很小。然而,市场预测全球自愿碳市场将蓬勃发展。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和壳牌的联合报告《自愿碳市场:2022年见解与趋势》统计,2021年自愿碳市场规模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相当于2020年的四倍。2030 年,全球自愿碳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0亿至400亿美元。作为国际市场中交易量最大的自愿减排项目机制,未来VCS机制下的项目和碳信用极有潜力被认证成为《巴黎协定》第6.2条框架下各国通过协议相互交易的国际转移减排成果(ITMOs)或第6.4条下由联合国监管机构签发的可由国家、机构甚至个人购买的A6.4ERs减排量以及无东道国授权且不能计入NDC的减缓贡献A6.4ERs。1.额外性问题:许多项目可能在没有碳信用收入的情况下也会进行,因此不具备额外性,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减排效益。2.碳信用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碳信用可能无法确保承诺的长期减排效果,或者可能存在夸大减排成效的情况。3.“洗绿”行为:一些公司被批评利用购买碳信用来“洗绿”,宣称自己实现了碳中和,实际并没有真正减少自身的排放。4.监管和透明度不足:自愿碳市场缺乏足够的监管和透明度,可能导致欺诈行为和市场操纵。5.社会和环境影响:一些项目可能对当地社区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强制搬迁或破坏生物多样性。6.碳泄漏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一个项目的减排可能导致其他地方的排放增加。2023年1月18日,有媒体调查记者指出,Verra严重夸大“避免毁林”信用相关的碳减排量,指控其雨林补偿额度90%以上可能是“幻影额度”,只有6%代表真正的碳减排量。报道迅速引发信任危机,并反馈于自愿碳市场的表现,导致全球性收紧。有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自愿碳市场较2022年大幅下降61%。由于碳信用是企业根据策略实施碳减排行为的重要手段,碳信用的质量或者信誉直接影响到企业减碳承诺的信誉度,碳信用的问题将直接演化成为对企业的漂绿指责。媒体的指控引起碳市场的强烈反应,迪士尼、壳牌、雀巢、Gucci等大企业买家们纷纷作出反应,与这些项目做出切割,避免给自身带来“漂绿”的质疑。Gucci从网站上删除碳中和声明;雀巢宣布将把减碳手段聚焦于内部,而非外购碳抵消等等。因应危机,Verra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更新其标准、改进方法学、加强项目审核和核查流程。对于此次水稻种植项目的碳减排问题, Verra 表示已发现这些项目存在严重问题,包括额外性论证不足、项目区域被夸大、缺乏足够证据来确认项目的基准和可信情景的实际甲烷排放减少,以及缺乏使用简化程序的理由,这些程序允许项目开发商逃避更严格的合规性检查。另外遥感数据也支持这些结论。也有国内专业人士指出,该类项目出现的数据包装情况表现在补造稻田的历史灌溉排水记录,因为项目之前种植都是农民定期排水,并没有记录排放次数等。碳信用问题的还有一个形成原因,就是作为重要的监督核查环节的审计师,是由项目开发商直接挑选和支付的,这增加了利益冲突的风险。显然在问题项目上制衡机制没有正常运作。此次的37个问题水稻项目中化石燃料巨头壳牌Shell直接参与了 10 个,并在Verra 自2003年已经开始的调查过程中的2024年早些时候,使用了这些抵消额度,获得了超过 10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这样的操作引起了活动人士和碳市场专家的谴责。此次问题水稻项目制裁事件是Verra历史上的首次,也是该组织自2023年经历信用危机以来,公司强化透明度和质量控制的治理的延续。VCS 在面临批评者进行清理市场和提高透明度的努力过程中的证据,证明很多批评是合理的, 许多项目无意或故意夸大了减排量。Verra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更新其标准、改进方法学、加强项目审核和核查流程,以及与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ICVCM)合作,以确保其认证的碳信用符合核心碳原则(CCP)。这些努力旨在提高VCS项目的质量和可信度,重建市场信心。与此同时, 市场上各种标准机构和评级机构在提高整个行业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方面也开始取得进展,包括拒绝有问题的项目,以及执行更严格的标准和对项目进行评级的过程。这样的举措将让购买碳信用的企业更加有信心,那些合格的碳信用项目可能会实现他们希望的碳减排或清除。例如, 碳信用评级机构 BeZero Carbon 计划增加其对碳抵消项目的科学风险评估的传播,将主要评级发布在碳减排注册平台 EcoRegistry 上,而EcoRegistry 允许用户获取数百个碳项目产生的碳信用信息。两家公司表示,合作将使 EcoRegistry 的 1,000 多名用户能够访问 BeZero Carbon 的评级,帮助他们更好地辨别平台上碳补偿项目的质量。此次37个水稻种植项目被取消注册,占了中国项目在VCS体系数量的11.5%,其中 25 个项目发放了 456 万个核查碳信用,占中国项目的VCUs总存量5.8%,算是一个显著的比例。这多少对于中国项目在国际碳信用市场上有所影响。鉴于VCS机制在《巴黎协定》第6条框架下极具潜力,有可能转化成为国家自主贡献NDC,因此有必要探索加强对VCS项目注册及交易相关的规范管理,同时建立境内VCS项目场内交易的路径,这将有助于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实现。在CDM(清洁发展机制)时代,中国参与国际碳市场,注册的CDM项目数量达到3861个(截至2012年),占全球注册项目的45.9%,位居世界第一。CDM项目在中国的开展期间大约带来了超过50亿美元的资金,并撬动数百亿美元的资金,促进了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因此规范引导国际自愿减排机制项目开发和完善国内自愿减排市场环境,提升中国碳信用项目的质量和信誉度,无论从助力实现国家自主贡献角度还是从为低碳技术提供资金支撑角度,都是非常有益的。同时,国内自愿减排体系CCER机制的碳信用开发通过可靠方法学和良好信誉度,可以迎合对于更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并且在《巴黎协定》第6条框架下,CCER机制也应对标《巴黎协定》等国际规则, 完善中国自愿减排市场标准体系、产品体系、交易体系,扩大中国自愿减排市场影响力,服务国家自主贡献。
来源:第一财经(本文作者陈雍,供应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专家,缪诗创始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