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集团官方网站

咨询电话:4006-134-968

Industry information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虚拟电厂+零碳园区”,这套政策组合拳将撬动万亿市场

2025-09-24 7 收藏 返回列表

据笔者观察,下两项政策,将撬动万亿市场,成为能源革命和绿色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图片


政策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面向“十五五”时期的虚拟电厂发展总体方针,系统性部署了18项任务举措。



图片



政策二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开启国家级零碳园区申报。各地区推荐园区数量不超过2个,于8月22日前将推荐园区名单及建设方案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对地方推荐园区的建设方案进行审核,统筹考虑产业代表性、综合示范性、碳减排潜力等因素,确定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名单。




图片
图片
政策解读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系统化构建了行业顶层设计,明确了虚拟电厂的定义、功能定位和市场参与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新能源并网需求:随着风电、光伏装机占比提升,电网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激增。2025年全国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需达最大负荷的3%-5%(约0.8亿千瓦),虚拟电厂成为关键解决方案。


电力市场参与:政策允许虚拟电厂参与现货、辅助服务等市场交易,并通过容量补偿、调频服务等多元化收益模式提升经济性。预计2025年虚拟电厂交易规模将占电力市场调节量的15%以上。


而《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中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零碳园区建设,鼓励各地区对零碳园区建设给予资金支持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鼓励政策性银行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用于零碳园区建设。支持园区引入外部人才、技术和专业机构,服务企业节能降碳改造、碳排放核算管理、产品碳足迹认证等。探索对零碳园区多能互补、多能联供项目实行“一个窗口”审批制度。强化用能要素保障,在零碳园区范围内创新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模式,探索实施区域审批或项目备案。加强新建园区、新能源电源、供电设施等用地用海要素保障。

零碳园区建设带动:园区作为碳排放集中区域,需通过虚拟电厂整合分布式能源、储能和可调负荷,实现绿电消纳和碳减排目标。仅无锡一地计划到2027年建成10个零碳园区,带动产业链投资。


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鼓励民企开发运营虚拟电厂,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进一步扩大市场活力。



市场规模测算


虚拟电厂市场2027年,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成熟规范,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健全完善,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相当于再造 3 个三峡电站的调峰能力。据华泰证券预测,2025 年我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达 102 亿元,2030 年有望突破千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 37%。


零碳园区综合投资:2025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预计启动至少‌300个零碳园区创建,直接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园区改造涉及储能、微电网、绿电交易等,单个园区投资规模可达数亿至数十亿元,全国推广后市场总量将突破万亿。以鄂尔多斯为例:作为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鄂尔多斯零碳园区主要通过智能物联网源荷互动控制系统和基于风电、光伏、储能、绿氢相结合的能源岛,园区80%能源由本地的风电、光伏直供,20%与电网交易,可实现100%绿色零碳能源供给。


虚拟电厂和零碳园区政策的协同推进,不仅将会解决新能源消纳和电网稳定性问题,还通过政策激励、技术迭代和市场机制释放了巨大商业价值。两者共同构成了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举措,将成为能源革命和绿色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来源:能源前沿技术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