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批商用堆产碳-14同位素供应市场。据科技日报报道,5月16日,我国核技术应用领域迎来重大里程碑时刻——首批商用堆产碳-14同位素从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正式发运至客户手中。该产品是我国首个同位素生产技术品牌“和福一号”诞生后的首批量产成果,标志着我国碳-14同位素实现了从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到市场化供应的全产业链贯通。
◐“中国地热一张图”平台上线。据央视新闻5月17日报道,5月16日,全国首个地热资源数据融合平台——“中国地热一张图”大数据应用平台在福建上线,为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该平台集成了全国2100余眼地热井、2400余处温泉、4200余条大中型断层等核心数据,实现地热资源储量评估、开发规划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我国提出的首个风力发电机国际标准在IEC成功立项。据央视新闻报道,5月16日了解到,由我国提出的《风能发电系统 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机设计要求》国际标准提案近日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功立项,这是首个风力发电机国际标准。该国际标准涵盖发电机设计及验证方法、运行维护指导、安全及绿色设计等内容,为通过变流器并网的发电机设计提供基本要求和指导。
◐金沙江上游巴塘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据新华社报道,5月15日,位于金沙江上游的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华电金上巴塘水电站首台机组经过72小时试运行后,正式并网发电。巴塘水电站位于四川巴塘县与西藏芒康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是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支撑电源。电站共安装3台25万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75万千瓦。
◐海南:新能源成为第一大电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据中新网5月16日报道,据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统计,截至5月14日,海南省新能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大关,占全省总装机比例升至45.6%,成为第一大电源。
◐北京:面向无车家庭再次增发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据新京报5月16日报道,北京交通消息,为更好满足无车家庭用车需求,北京市在定向增发4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的基础上,再次增发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并于5月26日公布入围家庭名单。2025年小客车指标配额16万个,其中年度配额10万个,增发新能源指标6万个。增发的指标全部面向申请新能源指标的无车家庭配置。
◐广东:首批110千伏新能源电站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据中新网报道,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5月16日消息,广东汕头、韶关地区9家110千伏新能源电站正式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成为广东首批进入电力现货市场的110千伏新能源电站,并网容量约46.2万千瓦,为广东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德国总理反对重启“北溪-2”管道。据新华社5月16日报道,德国总理默茨5月15日接受德国《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德国目前没有计划对“北溪-2”管道恢复运营进行认证,“这种情况不应该改变”。当地时间5月9日,位于瑞士楚格州的“北溪-2”管道运营商被当地法院裁定可继续寻找新的投资者,否则将进入破产程序。据德国媒体报道,这家运营商隶属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该公司潜在美国买家曾对媒体说,此次收购是将欧洲能源供应纳入美国和欧洲控制之下的机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核安全仍不稳定。据央视新闻5月16日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15日表示,自5月7日以来,扎波罗热核电站仅依靠一条输电线路供电。当前的俄乌冲突阻碍了恢复备用线路。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仅剩的330千伏备用电线于5月7日被切断。俄乌冲突期间,外部电力供应仍然是扎波罗热核电站核安全和安保的弱点。
◐9500车位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上海首航赴欧。据新华社报道,中国自主制造、9500车位的超大型汽车滚装船“安吉安盛”轮5月15日晚开启首航,装载7000辆中国制造汽车从上海出发前往欧洲。“安吉安盛”轮由上汽集团安吉物流投资建造,从设计到施工全方位融合全球最新前沿技术。该船型总长228米、型宽37.8米,是目前全球最大装载量的低碳智能超大型汽车滚装船。
◐中企承建的克罗地亚最大光伏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据新华社报道,5月15日,由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承建的克罗地亚科尔拉特光伏项目开工仪式在科尔拉特举行。克罗地亚科尔拉特99兆瓦光伏项目是克罗地亚迄今为止最大的光伏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1.65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不仅将满足克罗地亚约5万户家庭用电需求,而且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
◐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工厂在泰国投产。据新华社5月17日报道,5月16日,长安汽车罗勇工厂在泰国正式投产,罗勇工厂不仅是长安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工厂,也是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该工厂集成了焊接、涂装、总装、发动机、电池五大智能化车间,一期产能为每年10万辆,二期投产后年产能将扩容至20万辆。